行者旅游 - 旅游产业链的新视角!今天是:

行者旅游

当前位置: Home > 酒店资讯 >

民宿、经济型酒店步步紧逼 hostel这个概念真的要消亡了吗?

时间:2018-08-27 来源:行者旅游 TripMaster.CN 官网:http://www.tripmaster.cn

  伤离别,离别不会太遥远。

  8月盛夏,成都,潮湿闷热。作为“西南一隅”Hostel的老板,张雷做出了一个决定,那就是放弃其长达9年的Hostel经营。

  “西南一隅”坐落于成都武侯区,装修风格独具匠心,自其2009年成立以来,房客也是络绎不绝,天南海北的背包客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。

  据张雷透露:“2011年到2016年Hostel几乎天天爆满,近两年情况却急转直下,差不多在一年以前,我第一次有了撤退的念头。”

  事实上,近两年动了这个念头的Hostel老板远远不止张雷一个。根据携程发布的《2015-2017年大住宿数据白皮书》显示:仅仅在2017年,北京,上海,重庆等20个一二线城市中总共有2.3万家Hostel在运营,同比下降6.7%,减幅也是历年之最。

  离开Hostel的经营者都去哪里了呢?是否还从事同行业呢?带着这些问题旅界君采访到了北京“夜奔北京客栈”Hostel的老板刘凯。

  刘凯拥有着15年的Hostel运营管理经验,在北京Hostel圈,人称“凯叔”。刘凯称:“从2017年开始至今,陆续有一批同业者离开了Hostel,有的转做经济酒店加盟店的老板,有的被酒店聘为经理人,绝大部分是彻底转行了,当然也就和Hostel这个圈子基本断绝关系了。”

大量的Hostel集体撤出中国

  琢磨着与Hostel断绝关系的又何止是中国人。在与中国差8个小时时差的伦敦,Generator Hostel也终于变成了Generator。实际上,这个总部坐落于伦敦的Generator已经拥有了长达17年经营历程,近些年的业务版图更是在持续扩张中。

  去掉Hostel 的称号,仿佛让Generator的经理雷夫在市场扩张时有了更加充足的信心,在接受伦敦当地媒体采访时,他坦言:“ 在当今的欧美市场,Hostel带有一些负面的含义,去掉它对于行业全新理念推广是有利的。”

  值得关注的是,近两年去“Hostel”仿佛成为了一种趋势,在住宿行业发展更为成熟的美国,这一点体现的就更为明显。Triple Life Hostel 变为Triple Life, Katrina Style Hostel 变为Katrina Style就是最好的证明。

  一时间,中外Hostel从业者大有“集体逃亡”之势。

  冷眼相看

  无论如何,至少中国Hostel从业者的“集体逃亡” 来的并不突然,因为面对着近年经济型酒店的全面“围剿”,势单力薄的Hostel纵使有勇气去“叫板”,也绝无实力与之博弈。

  根据《2017年经济型连锁酒店行业分析》显示:截止到2017年年底,全国有5.1万家经济型连锁酒店,日均接客量达到176人,平均客房收益(RevPAR)为87.3元。按品牌影响力来讲,前五名分别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如家、7天、锦江之星、汉庭、布丁。

 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Hostel的惨淡,根据大住宿白皮书显示:截止到2017年年底,全国仅有2.7万Hostel在运营,日均接客量为51人。

  显然,无论在规模上,还是品牌影响力上,Hostel都比不过经济型酒店。但在传统观念上,其价格理应更有优势,但事实却并不如此。根据住宿白皮书显示:2017年全国一二线城市2.3万家Hostel的每晚人均消费为90.7元。

  北京联合大学在线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杨彦峰在接受采访时说:“Hostel的人均消费在100元上下,虽说Hostel价格稳定在70到80元不等,但这里入住密度大,国际化与社交性极强,潜在二次消费非常高而且往往难以避免,啤酒饮料餐饮零食的消费最终会累计在上面,100元其实都是保守估计的。”

  显然在与经济型酒店的博弈中,Hostel在消费支出上同样失去了优势。与此同时,大量的安全隐患更是让很多游客对Hostel冷眼相看。

国内的Hostel需自立更生

  形形色色的陌生人,严重拥挤的房内布置,缺乏维修的电梯,“不再供暖”的供暖设备以及近年接二连三的负面消息都让游客不愿住在Hostel。毋庸置疑的是,这一切都让游客很难拥有入住安全感。

  相比于需要自力更生的Hostel,经济型酒店的优势是在于其资金相对充沛,有足够的预算去维修酒店设施,而非大量群体居住的入住特点也屏蔽了“陌生人”的影响,从而最大限度保证了入住安全感。

  与中国Hostel营业者集体撤出不同,国外的去“Hostel”更多是为了推行一种社交空间与群落入住的理念。

  正如Generator老板CEO托曼在接收采访时所说的一样:“酒店与青旅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,酒店像青旅一样添加了很多宿舍;与此同时,青旅也像酒店一样提供了更多高端服务,二者的概念越来越模糊,将来或许会合二为一,变为一种社交住宿群落。”

  显然,目前万豪酒店集团的Moxy , 雅高集团的Jo&Joe都是该理念推广的先行者。当被问及为何去除“Hostel”的原因是,托曼直言:“ Hostel负面太多了,删了它,既可以突出整体群落概念,又可以避免‘Hostel’的负面影响。”

  逐鹿中原

  国外先进的理念或许一时很难在中国大面积推广与落实,但面对着Hostel留下的市场空间,中国经济型酒店或许应该有所准备。因为相对于中高档酒店,至少其可以在价格上同等满足Hostel旅客的需求。

  但面对着国内各类全新经济型酒店和民宿的的不断涌现,传统经济型酒店想独占Hostel身后市场,仿佛也没有那么容易。

  以近期发展迅猛的印度经济型酒店OYO为例,其在国内34个城市已经成功布局,根据OYO《2017年年度总结报告》称,其人均每晚入住消费80元。这与绝大多数经济型酒店的价格同样相差无多。

OYO在国内发展势头迅猛

  正如一位OYO高管和旅界君透露的那样: “ 我们并不畏惧竞争,国内Hostel的衰败或许会为OYO带来一个新的盈利增长点。”

  OYO的自信是有原因的, 因为其将标准化的管理理念渗透到了酒店的方方面面, 甚至比很多传统经济型酒店做的更加“严苛”: 多达140条统一的房间规则条例,整齐划一的室内布置,OYO标识的统一悬挂等细节或许都会让住惯了杂乱无章Hostel的旅客找到家的感觉。

  我们或许无法验证马化腾的3到5亿美元与孙正义的10亿美元的注资究竟何时到位,但凡事存在即合理,投资界大佬们的青睐至少已经让OYO在国内造出了声势。

  与此同时,来自Airbnb,途家等短租企业的步步紧逼也让经济型酒店产生了些许压力。

  根据今年3月发布的《民宿分级标准白皮书》显示:2015年至2017年,民宿短租占据整个住宿市场的份额分别是21.2%,23.4%,27.6%。数据稳中有升,民宿企业步步为营,逐渐扩张了国内住宿市场份额。

  途家,小猪等短租企业也都是磨刀霍霍,纷纷扩展着自己的商业版图。途家推出的民宿整合计划让其在扩张线下房源方面更为游刃有余;小猪也是频频出手,与阿里巴巴旗下共享经济平台闲鱼达成战略合作,用户可通过闲鱼预订小猪短租房源。

  事实上,已经几乎“集体消亡”的Hostel在面对着民宿,经济型酒店的步步紧逼显得更加难以招架,或许在不久的将来,Hostel这个概念真的会彻底消亡。


360搜索:民宿、经济型酒店步步紧逼 hostel这个概念真的要消亡了吗? 查找更多相关信息!


Google Search:民宿、经济型酒店步步紧逼 hostel这个概念真的要消亡了吗? Find more information!
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